【社情民意﹒专刊6】:关于提升桃花源氛围 助力全域旅游的建议
黟县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,是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的创作原型。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,县委、县政府致力于打造桃花源旅游目的地,超前把西递、宏村、南屏、屏山、关麓等价值较大,艺术性、完整性保存较好的古村落纳入总体规划,对重点古民居按“省保”“市保”“县保”级别分别挂牌保护。2000年11月30日,西递、宏村成功入列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。申遗成功20多年来,历届县委县政府接续努力,
黟县乡村旅游产业昂首走在了黄山市的前列。
随着“杭昌高铁”“池黄高铁”的相继开通,我县全面进入高铁时代,进一步拉近了“隐世桃源”与外界的距离。“黟见倾心 自在桃源”被越来越多游客熟知和向往。就进一步加强桃花源氛围营造和节点建设,助力全域旅游发展,提出以下建议:
1.加强桃花源长廊景观打造。一是修复桃源洞,适当借鉴《桃花源记》描述,对桃源洞进行修复。二是注重沿线公路景观打造,适当种植桃花、樱花、杜鹃、檵木等山花树木,增加一些停车点、观光道、观景台。三是对桃花源长廊的水质、两侧山花开展保护,更好守护绿水青山。
2.提升隧道节点景观。一是做好隧道内节点打造。在现有以及即将开通的入黟主要隧道(西武岭隧道、G530西递隧道、方家岭隧道、宏村隧道)内打造时空隧道景观,烘托进入桃源的意境氛围。二是加强隧道路段附近田园风光的提升,使之更加契合桃花源里人家主题,给游客耳目一新、豁然开朗的旅游体验,同时加强出隧道路段附近村庄环境整治和改徽工作,丰富游客感官体验。
3.做好村庄节点打造。一是村庄节点打造需接地气。充分挖掘各村历史、文化、人文故事、传说等,借助树林、河道、鱼塘水库、古道,尽可能恢复或打造一些历史故事场景,让游客感受原汁原味的乡土特色。场景节点打造要避免简单为打卡而设,更要发挥其原有作用(如:水口现实中就是村民迎亲送友时的场所,廊桥要发挥其作为村民耕作休息、吃饭、避雨的功能)。二是做好自然村道路整治提升。尽可能的恢复一些石板路、休息亭,彰显徽州田园和人文特色。
(县政协委员 胡中权)